淀闊水清憑魚躍,春暖葦綠任鳥飛。白洋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見證著雄安新區春天的故事。
自2017年4月1日橫空出世,白洋淀所在的河北雄安新區設立至今已屆周年。這片熱土發生巨變:“千年秀林”工程穩步推進,人造森林茁壯成長;“雄安城建 標”——市民服務中心基本建成;京雄城際鐵路順利開工;100多家高端高新企業成功落戶……
一年來,雄安新區堅持“ 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創新發展示范區。這座未來之城,正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
.jpg)
“雄安新區城建 標”——市民服務中心施工現場
2018年4月18日,“2018雄安新區停車設備設施投資建設高峰論壇暨博覽會”在雄安新區成功舉辦。中興智能交通總工程師黃濺華博士受邀參加,發表了“物聯網+互聯網+停車在交通管理上的應用研究”的主題演講,結合目前城市停車現狀分享了國內外的停車管理經驗以及中興智能交通在智慧停車領域 理念和經驗。彰顯了中興智能交通在智慧停車領域以其核心技術、創新的模式、動靜結合的生態系統助推停車行業發展的能力。
.jpg)
如何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如何提升更“高效”的管理模式?
停車是剛需,停車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市場需求缺口巨大,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
雖然停車位供需缺口大,但停車位空置率高問題并存。根據艾瑞咨詢《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的空置率為44.6%,地下停車場空置率問題尤為嚴重,所以停車的問題現在非常凸顯。
針對目前停車難的問題,黃濺華博士分享了個人的解決思路:
1、整合停車資源,盤活現有存量。
2、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公眾宣傳。
3、制定完善停車信息服務技術標準。
4、物聯網+互聯網+停車。
5、規范路側停車,嚴格管理違停。
6、合理增建立體泊位。
7、動靜結合,緩解交通擁堵。
黃濺華博士強調:在靜態交通方面,數據采集和分析還沒有廣泛應用,處于初級的建設階段。中興智能交通的智慧停車云服務采用 倡導的PPP模式,把城市所有停車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和融合處理,為政府部門管理停車提供有效決策依據,為個人停車提供全方位的實時服務,從而大大提高了有限的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進而解決城市的停車問題。
.jpg)
中興智能交通作為中國 家將動態交通與靜態交通進行整合應用的企業,開創了國內 個城市級智慧停車PPP項目,并建成國內 個城市級智慧停車云服務平臺。
作為智能交通行業的領軍企業,中興智能交通在“互聯網+停車”領域進行了深度融合,以智慧停車云服務平臺、停車APP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停車”新業態迅速發展。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把分散的停車場聯接起來,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有限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解決之道,助力雄安“千年大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