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gf1d4"><track id="gf1d4"></track></tbody>
  • <button id="gf1d4"></button>

      <tbody id="gf1d4"><pre id="gf1d4"></pre></tbody>

      <progress id="gf1d4"><track id="gf1d4"></track></progress>
      <th id="gf1d4"></th>

    1. <tbody id="gf1d4"><pre id="gf1d4"></pre></tbody>

      快速導航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行業動態

      • 北京3.8萬個道路停車位將實施電子停車收費

               拒不入位、故意斜停、跨位停放、夜間違停……針對這些道路停車的不規范行為,北京市交通委24日明確,將加大執法力度。

         

          明確不入位、故意斜停、跨位停放等行為屬于違停。按照北京市網格化管理模式加密對違法停車的巡查頻次,加大現場處罰和貼條力度。對嚴重阻礙交通的車輛實施拖移。加裝違停抓拍探頭,整合轄區各類視頻探頭,強化非現場執法能力。

         

          針對晚7點后,有些路段道路停車位空著,車輛在車位外停放,嚴重影響通行的問題,公安交管部門近期將進行集中整治。已辦理了道路停車居住認證卻仍亂停亂放的車輛,或被取消居住認證資格。

         

          7月1日起,北京市3.8萬個道路停車位將實施電子停車收費,按照規定,道路停車費 長繳費期限為車輛駛離停車位后30天,欠費車輛將受到罰款。拒不接受處理的車輛或將受到聯合懲戒。北京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延慶區共計規劃施劃了道路白實線車位2.4萬余個,涉及220余條道路。(轉自新華網)

         

         

      • 共享各單位停車資源,上海探索聯動機制

          老舊小區、醫院周邊,人多地少,停車位先天不足。上海市紅房子醫院周邊區域的探索是:建立政府部門、街道和各單位的聯動工作機制,協調車位富余者幫扶車位緊張者;打破兩兩配對,“一對一”升級“多對多”,讓各單位將車位資源放進大池子,更有效地流動;以互聯網、大數據作為技術支撐,提供信息服務,實現高效調度……據了解,這里是上海市政府“創建100個停車資源共享利用項目”的所在地之一。

          

          早高峰,在上海紅房子醫院楊浦院區周邊,往來車輛暢行有序。進醫院的車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大排長龍,不少司機都沒料到。

          這里是上海市政府“創建100個停車資源共享利用項目”的所在地之一。

          把脈

          老舊小區和醫院,車位“先天不足”

          在紅房子醫院對面,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百興花園小區住有800多戶居民,車位需求是150多個,而實際只有50多個車位。

          小區再挖潛,車位也不夠用。狹窄的小區道路上,滿滿當當都是車,曾經擠到連120急救車都進不去。還有一些居民為了搶車位,提前占位、私安地鎖,引發不少糾紛。

          楊浦交警支隊長倪俊介紹,百興花園地處平涼路—寧國路—楊樹浦路—蘭州路圍合區域,該地區還有很多老舊小區,居民停車困難,車位缺口高達667個。這里還有紅房子、 康復、楊浦中醫院3家大型醫院,醫院內部的停車位也遠不能滿足停車需求。就醫高峰時段,大量社會車輛在醫院門口排隊,導致沈陽路、眉州路等路段出現大面積擁堵。“諸多毛細血管堵塞了,必定影響城市交通主動脈。”倪俊說。

          同樣,地處閔行區的春申復地城(一期)有175戶常住戶,在冊登記車輛有607輛,可小區停車位只有440個,而且車輛還在不斷增加。

          早晚高峰時,社區主干道通行量很大,缺乏有序的組織管理,“先天不足”的車位配比造成停車和行車供需矛盾突出。加之由于歷史原因,小區設置了部分指定給某些業主的固定租賃車位,引發了其他車主的不滿,導致小區內亂停車現象嚴重。

          停車難題就無解了嗎?上海沒有停止嘗試。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介紹,2017年開始的“創建停車資源共享利用項目”,已經連續兩年被列為市政府實事項目。針對一批長期存在停車難矛盾的老舊小區和醫院,市交通部門和各區交通部門、屬地街鎮聯手,籌措周邊可用停車資源,創建了一批示范項目。

          開方

          推動共享,“一對一”升級“多對多”

           初的設想,是通過“一對一”的匹配,讓車位緊張和富余的單位兩兩結成對子,合作化解停車難。

          “但實施一段時間后,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兩家單位很難在開放泊位規模、停放時間和費用等方面達成一致;車位共享上,相關信息服務不完善,不利于市民及時、便捷地掌握情況;停車協調工作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磨合等。”謝峰說。

          為此,上海市區兩級交通委和街道、居委會展開大調研,發現紅房子醫院區域很典型:車流量大,有商務樓、醫院、居民區,集中了小區停車難和就醫停車難兩類矛盾。如果能盤活這個區域的停車資源,一定有推廣價值,值得一試。

          謝峰認為,要建立市區管理部門、街道和各車位供給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動工作機制,把停車資源統籌協調好,讓車位都“動起來”。

          調研后達成的思路是:在紅房子醫院周邊區域,打破原有“一對一”的雙向合作模式,探索區域內各類停車需求和資源供給的統籌整合,實現“多對多”的循環服務模式,在更大范圍內平衡停車供需關系,盡可能多地實現區域內所有停車資源的共享利用、供需匹配。如此一來,區域內千余個停車位均有條件白天向醫院、夜間向居民開放。

          百興花園的居民朱女士,是新模式的受益者。“以前為了停車,天天頭疼?,F在,政府幫居民協調好車位,晚上下班、每個 ,車子都能停到旁邊的商務樓,再步行到家,只需要5分鐘,太方便了。”她說。

          上海市楊浦區建管委副主任劉刃介紹,此前也嘗試過停車資源共享,但效果不理想。關鍵是很多單位從自身利益考慮,不愿意把資源和信息共享出來。“對此,政府部門要帶頭,將各部門分別掌握的數據大力轉變為公共信息,推動共享。”劉刃表示,還要逐漸去除各公立機構車位的“單位化”,從而將車位全面開放給社會,這樣也能帶動私人產權領域的車位參與共享。

          紅房子醫院停車共享利用示范項目開展至今,區內停車場(庫)經營企業受到積極影響,也開放了一些閑置停車位給周邊小區、醫院等,參與共享停車,承擔社會責任。

          “共享規模較大的,有提供了150個車位的保利綠地廣場,提供了110個車位的碩和生活廣場等。周邊許多小區的居民致電區交管中心,登記錯峰停車,并對此舉予以肯定和感謝。”劉刃介紹。

          調理

          互聯網、大數據調度,業主從“搶”到“讓”

          劉刃認為,除了協調更多停車資源,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也很重要。例如,紅房子醫院周邊正在建設的停車誘導系統,將整合利用區域內的停車資源,借助信息互通,實時發布停車場位置指引信息、停車空位信息,改善紅房子醫院周邊區域的交通擁堵狀況。同時,接入楊浦區紅房子醫院周邊區域停車場(庫)與道路停車的停車數據,通過誘導屏發布數據,引導車輛快速尋找停車位或及時調整出行線路,提高出行效率,化解區域停車矛盾。

          據悉,該區域還在建設停車預約服務和管理系統,匯集各停車場(庫)空車位信息,駕車者可通過手機軟件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預訂目的地的空車位,從而提高利用效率。

          如今,春申復地城(一期)小區業主也通過微信群實現“分享車位、智能管理”。小區地面及地下的固定車位在當日23時后未使用,且該車位的業主未在車位微信群中通知當夜返回的,物業可將該車位安排給非固定車位使用證的業主使用。

          “現在小區車輛停放有序,車主還會積極主動互相幫助。”小區業委會主任王瑛說,這個項目推行1年有余,不僅停車難現象有了很大緩解,業主也從搶車位到讓車位,營造了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上海市交通委也認識到,這一共享停車經驗所解決的,是老舊小區和醫院高峰時間的“存量停車矛盾”。換言之,可供錯峰停車的車位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度地回應、滿足“增量停車需求”。在國內、國外的一些大城市,都是通過限制中心區域停車位的供應,來制衡停車需求的無限度增長,以緩解交通擁堵。

          在謝峰看來,作為超大型城市,要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是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堅持公交優先。(轉自中工網)

         

      • 發改委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

              6月17日, 發改委召開6月份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從 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來看,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明顯加快,5月份社零總額增長8.6%,比上個月加快了1.4個百分點,1月份至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16.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8.1%,增速也比1月份至4月份增長了0.1個百分點。

         

              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來,從去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有關部門、有關地方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進消費政策舉措,這些政策舉措也正在逐步的落地見效。

         

              在汽車和家電領域,近日 發改委出臺了一個方案,就是《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以下簡稱《方案》)。孟瑋表示,當前要會同有關部門把這個方案提出的具體任務落到實處,重點是要圍繞“推動產業產品提升,優化消費環境,打通回收利用環節”這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強化部門協調,加強上下聯動,推動這些任務的落實。

         

              關于推動產業產品提升,孟瑋表示,主要是引導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改造、主動轉型升級,來不斷增強新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用多元化的新產品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優化消費環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導地方破除限制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二是打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在破除機制障礙方面,在《方案》中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在優化環境方面,政府主要是要健全居民消費的軟硬件基礎設施,讓消費者能夠方便消費和放心消費。(央廣網)

         

         

      • 男子因亂停車成事故責任人 法院:承擔一半賠償費用

               近日,牟平法院在煙臺大學法學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因停車不規范而傷至第三人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

               2018年6月的一天,牟平市民孫某與家人約好早上駕車去老家接孩子。因為起床晚,孫某趕時間,駕車駛出小區時便開得有點快,在小區正門道路口拐彎時直接撞到小區居民申某??吭诼纷髠鹊募t色轎車,并將在路上正常行走的居民包某撞至兩車之間,致包某受傷,兩車不同程度受損。

               事故發生后,包某被送到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住院治療了一個周,醫療費共計6000元。出院后包某向孫某及申某提出賠償要求,雙方都承認各自過錯,但在責任劃分問題上卻出現分歧。

               違停的紅色車車主申某倍感委屈,“大家一直都這樣停車,我雖然違反規定把車停路邊,可我的車不但被撞了,還得賠錢給包某,畢竟人不是我撞的啊。”三人協商未果,傷者包某便將孫某與申某訴至法院,要求兩人賠償其醫療費及護理費。

               牟平法院審理認為,包某所受的人身損害是由被告孫某、申某二人使用車輛過程中共同導致的。其中,孫某在小區內限速和慢行區域駕駛機動車,未減速、未采取禮讓行人的安全駕駛措施,將包某撞至兩車之間,存在重大過錯,應負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申某在小區主要道路處擅自停放機動車輛,存在一定的過錯,故應負本次事故的次要責任。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交強險的賠償 于有責與無責的區分。綜上,法院判決兩被告的保險公司應在交強險范圍內對原告的合理經濟損失承擔相應的保險賠償責任,即各承擔一半賠償費用。(轉自閃電新聞)

      • 滬一“人車分流”小區:地面車位空著 車卻沒處停

               實行“人車分流”的橡樹灣小區,就是否開放空置的273個地面車位,業主吵得不可開交。 

         

                近,實行了10年“人車分流”的橡樹灣小區,卻遭遇了一個現實難題。

         

               地下車庫車位不夠用了,一些“停車難”的業主希望開放空置的273個地面車位;這一提議卻遭到另一部分業主的強烈反對:一旦開放地面車位,意味著犧牲小區安全、靜謐的生活環境。一邊是車子沒處停,另一邊卻是地面停車位閑置著,“兩派”業主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那么,“人車分流”小區的地面停車位,究竟該不該開放呢?

         

        車位1:1配比停車仍難

               自2009年竣工以來,楊浦區橡樹灣小區一直實行“人車分流”的管理模式,業主與物業公司一致決定,只開放地下停車庫,地面停車位只在居民搬家、結婚等特殊情況下,向物業提出申請后,才可以在小區的地面車位臨時停放幾小時。

               但自2018年開始,這個實行了10年的“人車分流”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因為小區的車位供不應求了。

               據統計,橡樹灣小區共有1392戶居民,停車位總共有1395個,其中地面車位273個,其余為地下停車位。

               一位業主表示,10年前開發商提供的車位配比是1:1,照理說是夠用的,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購買了第二輛車甚至第三輛車,小區的停車問題遭遇了越來越嚴峻的考驗:不少業主停車不規范,導致地下車庫的車輛不能正常進出與行駛,業主們對此怨聲載道。

               業主程先生說:“買了車位的業主,可以確保家里 輛車停進地庫,但是有人沒買車位也停車,或者有人買了一個車位但把家里第二輛、第三輛車也停進地庫,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就亂成一鍋粥了。”

               2018年3月,為了治理小區地下車庫的停車亂象,在居委會、業主代表、物業的三方溝通下,共同決定以搖號包月的形式面向業主出租,尚未售出的30余個地下車庫的車位,每月租金400元,三個月搖一次號,結果每次參與搖號的業主都有兩百余戶。

               “當初制定這個規則的時候,業主們都是表決同意的,但后來因為搖不到號,有部分業主就反悔了。”程先生說,這些業主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那些未開放的地面車位上,要求物業開放小區273個地面停車位。

               “開放地面停車位”這一提議遭到了另一部分業主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意味著橡樹灣小區引以為豪的人車分流將不復存在,駛入小區的車輛必然會和老人、孩子爭搶道路。

               近日,因在“是否開放地面停車位”這一問題上針鋒相對,橡樹灣小區持不同意見的居民,均把各自的訴求,反饋給了楊浦區相關部門。

         

         

        開放地面停車位訴求合理

               一邊是要求開放地面停車位,另一邊是不同意開放停車位,負責管理服務小區的華潤物業相關負責人直言:“真的很為難。”該負責人表示,物業還暫未開放地面停車位。

               那么,按照規定,橡樹灣小區的地面停車位究竟該不該對居民開放呢?

               5月31日,經過新江灣城街道職能部門與法律顧問的研究得出結論,根據《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第六十二條(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機動車停車位,應當提供給本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使用人使用)規定, 部分業主要求開放全部地面車位的訴求合法合理。

               在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宋安成律師看來,根據《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街道的這一判斷確實是有道理的:“既然小區的規劃圖紙里有地面停車位,那么業委會就不能改變規劃本身的用途,停車位只能用來停車,業主們能投票決定的是車位如何分配以及如何收費,并沒有資格反對開放停車位。”

               新江灣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來,對于橡樹灣小區業主間的停車管理分歧,街道與居委曾多次出面協調,并積極聯系周邊有空余停車位的小區,希望通過提供更多車位的方式來化解矛盾。

               接下來,街道相關部門將繼續與小區業主保持溝通,引導業主理性維權,同時督促房辦、居委會加快推進小區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籌建進度,待籌建工作完成后,就小區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停車問題征詢廣大業主意見,并根據表決結果明確管理模式。

               新江灣城街道副調研員卞先生也表示:“要求開放地面車位的業主心里也知道,地面一旦可以停車,小區的品質必定受到影響,如果物業能夠從別的途徑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使居民意見達到 ,那么政府也不會干預小區地面停車位開放的問題。”

               進一步考慮,如果小區地面、地下車庫的車位都已飽和,居民們想在小區地面開辟出更多停車位,又該怎么辦呢?

               新江灣城街道房辦的陳主任表示,這需要2/3以上的居民同意,還必須向綠化部門提出申請,在相關部門批準之后,才有可能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

         

         

        [業主爭論]

        支持方:購房合同涉及地面車位,要求開放合情理

               近日,記者來到橡樹灣小區,看到小區里的道路約為兩車道寬,道路兩旁種滿了綠植與樹木。因為不允許車輛駛入小區,不少地面停車位的磚縫里,長出了綠草,整個小區很安靜,綠化保養得也很漂亮。

               作為橡樹灣小區的一位業主,袁女士在這里生活了5年,家里有兩輛車,但當初小區開放購買地下車位時,她并沒有購買:“我家里有個9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要看病負擔很重,一個車位三十多萬元,我們買不起。”

               為了停放家里的兩輛車,袁女士向一位購買了地下車位的業主長期租用了一個車位,另一輛車則是通過搖號獲得了一個車位的租用權:“每三個月就要搖一次號,小區里等著搖號的人這么多,誰能保證每次都能搖到?地面車位為什么放著不用?”

               當初的房屋預售合同顯示,橡樹灣小區的地面車位按規劃有273個,每月租金為150元。

               袁女士認為,既然合同有此規定,如今小區車位不夠用,開放全部地面車位也就合情合理。

               “搖號一年多以來,小區里有幾位鄰居一次都沒搖中過號,買了這么大個房子,難道連停車都得不到保證嗎?”袁女士質疑,當初開發商承諾的住戶與車位1:1,是建立在地面、地下車位全部開放的前提下,“物業遲遲不開放地面車位,肯定是不對的。”

               從2018年開始,包括袁女士在內的小區部分業主,多次通過“12345”熱線等渠道向楊浦區房管局、新江灣城街道投訴,要求物業開放小區全部地面停車位。

               袁女士說,因為停車難的緣故,她近期已打算將家里第二輛車賣掉,“既是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也是難以找到停車位的無奈之舉”。

         

        反對方:仍有地下車位未出售,想停車辦法是有的

               袁女士等業主通過撥打熱線要求開放小區地面停車位的做法,卻引來小區另一部分業主的不滿。

               呂先生便是反對開放地面停車位的代表之一。他告訴記者,橡樹灣小區干凈整潔,尤其以高綠化率稱雄新江灣,假如開放地面停車位,小區綠化面積勢必受到影響, 重要的是,地面行車對老人和小孩的安全都構成了隱患,而且還會產生噪音的問題。

               呂先生直言,沒有任何規定指出,業主只要在小區買了房就一定要提供車位,而是說小區有車位對業主出售,業主有購買車位的權利:“我們來算一筆賬,買一個車位大概要30萬元,租一個車位的話只要400元/月,如果能保證每人都租到車位,那就太便宜了,誰還買車位?”

               據透露,橡樹灣小區如今地下車位依然還有幾十個尚未售出。

               “想要停車?你可以買車位呀!即便不愿意買車位,還可以搖號??墒?,有的人既不買車位又覺得搖號不穩定,還想確保自己擁有一個車位,這樣說得過去嗎?”呂先生直言,一些業主家里兩輛車、三輛車,如果沒搖到號,都會選擇在小區周邊的商場、街道、小區租借停車位,“辦法總會有的,只是有些人不愿意做。”

               在呂先生等業主看來,地面停車位作為全體業主的共有財產,是否開放出租,應該在業委會的組織下由全體業主投票決定。

               但目前,橡樹灣小區業委會還在籌備階段。據業主估計,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組建完成。

               呂先生等業主希望,在新江灣城街道的指導和督促下,小區居民的首要任務是盡快成立業委會,然后召開全體業主大會,再由全體業主投票表決地面車位的使用管理辦法。(轉自樂居網)

      6 頁 共 49 頁 顯示 26-30 條
      免费看很黄很污很爽网站_午夜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_在线看片毛片无码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