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始,全球開始了關于5G技術的標準研究。2013年2月,我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工作組,著手5G的研究及推進工作。5G標準在設計制定過程中,重點考慮了三大類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海量機器通信(mMTC)。
5G技術可實現對垂直行業應用的快速支持
在5G國際標準的制定中,2017年底率先完成非獨立組網(NSA)5G標準,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場景,完成5G系統架構標準。2018年中完成獨立組網(SA)5G標準,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場景,完成網絡接口相關標準。預計2020年初,將完成基于Rel-16版本的5G標準,屆時將全面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
目前,5G技術在組網方式上分為非獨立組網和獨立組網,非獨立組網是獨立組網的中間階段,需要與4G網絡聯合組網,通過4G網絡,支持5G新空口接入,核心網具備增強4G核心網網元功能,5G新空口和LTE空口共同提供數據承載。非獨立組網初期網絡投資較小,適宜快速實現5G網絡部署,主要面向eMBB業務。獨立組網模式下,5G可獨立工作,可支持增強移動寬帶、低時延高可靠等全業務場景,控制面依靠5G網絡,核心網采用5G核心網,支持網絡切片等功能,可實現對垂直行業應用的快速支持。
5G標準在頻譜應用方面規定了低頻新空口和高頻新空口。目前我國5G使用的頻譜在6GHz以下部分,主要包括2.6GHz、3.5GHz和4.9GHz。低頻新空口可以有效支持連續廣域覆蓋。高頻新空口可以有效做熱點高容量覆蓋,目前相關頻譜的應用,國內正處于研究階段。在無線側,5G引入了包括大規模天線陣列、新型多址技術、新型多載波技術、 編解碼等關鍵技術。5G相關技術將有效支持其在各個行業領域中的應用。
5G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
隨著5G的商用,5G技術將為促進經濟增長與行業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貢獻。根據《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的預測,2020到2030年,5G技術將帶來直接經濟產出超過6.3萬億元,其中運營商累計網絡投資將達2.9萬億元,各行業累計網絡投資將達2.6萬億元。間接經濟貢獻將達到10.6萬億元,帶動相關就業崗位800萬個,5G將滲透到制造、能源、工業、交通等廣泛的行業領域,提高生產力水平。各行業5G支出帶動間接經濟貢獻累計將達10.6萬億元。
5G作為新一代的無線通信技術,通過其技術優勢,將滲透到未來社會的各個領域,構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態,推動我國經濟增長,誕生新的商業模式,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5G能夠突破信息的時空限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信息盛宴;5G能夠拉近萬物的距離,通過無縫融合的方式,實現人與萬物的智能互聯。
在智慧醫療領域,在院內場景中,5G醫療移動車可以完成掌上超聲、移動查房、移動護理等工作;在醫院間協同中,可以提供基于4K高清視頻的移動遠程交互會診;在院外協同場景中,基于5G的改裝急救車可以開展更好的應急救援服務。在智慧能源領域,如傳統電網正在逐步向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邁進。5G技術能夠滿足智能電網對于通信網絡提出的新需求,包括構建安全可信、接入靈活、雙向實時互動的“泛在化、全覆蓋”電力通信網絡。在智慧城市領域,基于網聯的無人智能安防監控解決方案,可以借助5G,提供更清晰更實時的畫面,全面提升安防效率,加快新時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
除此之外,5G技術還可以更好地服務于車聯網業務應用、工業互聯網業務應用,以及其他類別的業務。5G將憑借其技術優勢,更好地激發出更多不同類型的業務需求,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轉自通訊 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