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車”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見到,“無牌車”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新車從提車到安裝車牌存在一定的空檔期,空檔期內一般由汽車4S店提供臨時車牌作為車輛的“身份證”,而臨時車牌暫時無法被現有的視頻識別技術識別,因此就會出現“無牌車”違章不罰款,停車不收費等情況。
為了解決“無牌車”的停車問題,業界也出了不少辦法??傮w而言分為三大類:有介質、無介質、無感知。
有介質
既然“無牌車”管理與收費的 大問題是無法識別,那么是否可以通過發放“標識”給到進入車輛,車輛憑此“標記”進出停車場,停車場根據該“標識”進行收費。
現在業界常見的“有介質”的無牌車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一是卡票;二是紙票。這兩種方案是在系統識別到車輛為無牌車時,聯動停車場入口處的票箱吐卡或者打印紙票。車主在取卡/取票后道閘抬桿,車輛入場。出場時車主交卡/交票,停車場根據卡/票的記錄進行收費。
無介質
由于有介質的解決方案存在不少問題,如卡片的回收,紙票編號的讀取等,且票箱設備也需要人工進行定期維護。因此,停車場解決方案提供商都給出了各自的“無介質”解決方案,其中主流的方案有以下兩種。 一是在出入口處通過鍵盤輸入車主的聯系電話,系統將電話號碼與車輛的入場記錄進行綁定并開閘。在出場時通過輸入電話號碼進行停車費用的結算。此種方式易用性好,各年齡層的車主都會用,但車主需要在出入口耽誤比較長的時間。 第二種方案是在出入口顯示二維碼,車主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掃碼登記入場。相較于輸入電話號碼,對于車主而言此種方式操作簡便,但由于需要用到支付寶/微信,對于不使用支付寶/微信的車主較為不友好。
無感知
前面的兩類無牌車解決方案,相較有牌車的流暢進出場都存在同一個缺陷,那就是車主都需要停車獲取憑證或者輸入憑證后才能進出停車場。那么是否可以做到無牌車“無感知”自動登記,不停車進出停車場?實現上述訴求, 有希望的技術有三種:
一 、車輛特征識別。車輛特征識別技術在業界并不是新技術,此技術在公安與交警的卡口設備上已經實現了。車輛特征識別主要是識別車輛品牌、車輛子型號、車型、車身顏色等特征,并根據這些特征搜索停車場數據中的車輛入場記錄。對于單一停車場來說“無牌車”畢竟是少數,所以可以通過此技術匹配無牌車記錄并進行管理與收費。
二 、車輛照片比對。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優化,當車輛出場時使用出場照片通過以圖搜圖搜索入場車輛照片,并反饋相似 高的入場記錄,結合人工確認實現高效率的無牌車結算與出場。 無論是車輛特征識別還是車輛照片比對,都不是目前業界主流的無牌車解決方案,原因主要有三個:1、車輛被抓拍時會出現車頭姿態不正的情況,造成識別匹配的準確率不穩定;2、夜間等光照不足的場景中,識別與匹配準確率低;3、傳統相機無法完成上述功能,需要新增設備或者購買云平臺服務。
三 、電子車牌。電子車牌是在機動車輛上裝有一枚電子車牌標簽,將該RFID電子車牌作為車輛信息的載體,通過專業設備讀取相關車輛信息。根據其工作原理我們可以期待當其全面應用時“無牌車”這個名詞將會成為歷史,之前困擾我們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日前, 質檢部門以及標準化委員會發布消息,關于電子標識六項 標準將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被認為是電子車牌即將普及的風向標。目前,北京、南京等城市正在小范圍試點。
總結 ,縱觀現有的停車場解決方案,對無牌車的處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介質”的應對方案效率較為低下,并且設備維護麻煩。“無介質”的方案相對簡便,但無法完全兼顧所有使用人群。“無感知”的方案在技術實現方面還面臨挑戰。綜合來看,“無介質”方案中的二維碼方案,其成熟度較高且能兼顧用戶體驗和通行效率,是目前停車場“無牌車”的主流應對方案。
當車輛為無牌車時,屏幕動態顯示車輛對應的入場/出場二維碼,車主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掃碼自助入場,出場時同樣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掃碼自助繳費出場,提升車主停車體驗的同時,也為停車場管理者帶來了便利。 (轉自安防知識網)
.jpg)